比亚迪成为新能源全球第一,很多车企很不服气。
尤其是以前曾经非常火爆的车企,明显被比亚迪动辄300万、400万台的年度销量(今年目标),搞得心态崩掉了。
于是最近两场论坛,包括粤港澳大湾区车展的“未来汽车先行者论坛”和“2024中国汽车重庆论坛”上,到处充斥着反内卷、逃避竞争的声音。
作为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则,竞争居然被口诛笔伐,堪称世所罕见。
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在“2024中国汽车重庆论坛”上直言,市场经济就是过剩经济,只有过剩才会竞争,竞争才能产生繁荣。
但很多车企竞争不过,不乐意了。
比较可惜的是,哪怕这些车企有那么一点点的先见之明,学习一下比亚迪的打法,情况也许就要好很多。
因为早在14年前,王传福就已经把垂直整合的战略解释得很清楚。
只不过在当时那种盲目膜拜外国汽车工业发展模式的集体迷失中,几乎没有人能看懂王传福垂直整合策略的好处。
这也形成了当今的结果——只有比亚迪是新能源的全球老大。
至于其他车企,只能沦为“其他”。
这跟不少车企早些年集体仰慕外国汽车,以及无所作为有关。
因为有的车企在外国车企主导的合资公司中浑浑噩噩地浪费了很多光阴,既没捞到技术,也失去了锐意进取的动力。
也有的车企是早些年做得不错,但在新能源浪潮下,很快在比亚迪的强力冲击下靠边站了。
所以这些车企心态失衡了。
尤其是看到比亚迪通过电动车崛起,忍不住跳出来说一些风凉话。
但在比亚迪“电比油低”,以及冠军版、荣耀版的轮番冲击下,这些车企的销量和产品阵型已经乱了。
所以怪象就来了。
“不要内卷”,“卷下去不是办法”,“要打道德战”,“内卷导致造假售价,得不到外国的尊重”等等,各种奇谈怪论。
这很有趣。
这表明直到现在,这些车企都在明里暗里抱怨比亚迪太努力,却没有去主观角度反思自己的战略。
但凡比亚迪的车企同行能够学习一下比亚迪的打法,可能都不会沦落到现在这种地步。
因为早在2010年的央视《对话》节目中,王传福就已经分享了他对“创新的误区”的看法。
王传福表示,不要过多地相信传统汽车行业里面的一些(固有)观念——因为实际上很多观念都是错误的。
比如在传统汽车行业里面,一般都认为车企要想提升效率,必须走专业化分工路线。
这种专业化分工路线,大意是指汽车要实现专业化生产、大规模生产,就要把大部分零部件业务独立出去,或者依赖于第三方供应商,大家各司其职,车企只扮演“系统集成商”的角色。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专业化分工路线”被认为是汽车行业的普遍逻辑。
如果车企要走“大而全”,也就是垂直整合,这被认为肯定是错误的,会导致效率低下,产品竞争力差。
但比亚迪就是按照垂直整合搞汽车。
王传福在节目中表示,(2009年)F3车型的成功(全年29万台,超过捷达、朗逸、桑塔纳等合资车型),包括我们今年双模电动车的成功,就证明了走你自己的路(很正确)。
“(因此)不要过多地相信行业里面的一些观念。”王传福说。
在他看来,比亚迪(造车)时间比较短。
这样的话要想胜利,比亚迪就必须要有差异化的打法。

如果按照行业普遍的做法,肯定是死路一条。
这个时候就必须要选择差异化的战略,哪怕只有1%的希望,也比100%的失败要好。
所以我们必须要在战略上与众不同。
基于此,比亚迪搞了垂直整合战略。
他还指出,比亚迪做汽车也好,做新能源也好,一直都有很多人在质疑。
但比亚迪走的掌握核心技术这条路,敢于往最困难、最核心上面的技术去摸,这同样招致很多人反对。
“我觉得坚持自己的东西,只要通过自己的战略规划,自己认定的东西,一定要走下去。不要过多地去听别人的”,王传福说,“创新就是一种胆略,而不是迷信权威”。
在今年的“2024中国汽车重庆论坛”上,王传福继续揭示了有关垂直整合的好处。
他称,垂直整合平台打破了很多行业之间的壁垒,让比亚迪的10万名工程师,能高效率地灵活创新。
所以别人开发产品可能需要 5 年,比亚迪只需要两年甚至一年。
这省下来的3年,足以让一个企业腾飞,亦或是倒下。
另外,王传福也谈到了垂直整合战略的后续形态。
当汽车行业的新能源革命完成,车企需要回归管理(创新)推动的时候,比亚迪也可能会拆分业务,回归专业化分工。
所以垂直整合战略是动态调整,灵活机动的。
在目前这个阶段,显然是全产业链的垂直整合效率更高,因为带来了显著的创新、效益和成本优势。
而且比亚迪搞垂直整合,早就不是秘密。
从现在的情况看,相当于王传福在14年前,就开始打明牌。
但其他车企为什么学不会?
其实更多的因素,还是不想学。
因为这种模式太累了,也不容易短期出效益。
这对那些急功近利者而言,并不适合。
但无论如何,我们正在见证一个真正的历史时刻。
“未来汽车先行者论坛”和“2024中国汽车重庆论坛”上,各家车企老板和高管的言行表现,都已经被记录在中国汽车史。
所以当这两次论坛在日后被视为一次关键的分水岭时,大家各自的角色也早已盖棺论定。
而且我觉得通过时间来验证这个分水岭,不需要太长时间。
预计3-5年之后,全球车企格局都要剧变。
这其中可能有新王登基场内配资,也可能有昔日霸主的颜面扫地。